上一篇文章学习了五行,但实际运用中,天干地支最为广泛,所以这篇文章我们来了解一下。
1.什么是天干?
天干有十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这是它的简化名称。 十天干也有它的原名。 据《尔雅释天》记载:太岁在甲曰延丰,在乙曰战盟,在丙曰柔照,在丁曰强语,在鼎曰强语。 武曰雍,己曰土微,庚曰上章,辛曰重光,壬曰玄乙,癸曰昭阳。
2. 什么是地支?
地支有十二地支,十二地支包括: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同样,它也是一个缩写。 据《尔雅·释天》记载:大年,寅曰舍提阁,卯曰山彦,辰曰止戌,巳曰大荒罗,午曰敦藏,魏曰歇恰,申曰未旦,酉曰亥,戌曰卯卯,亥曰大元仙,子曰坤顿。 于丑曰赤粉若。
上面提到了太岁,那么什么是太岁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年历和星辰。
3.什么是岁星历?
因为古代天文学家发现木星对地球的影响很大,而且木星的运动极其有规律。 大约12年后它就会出现在地球上空的同一个地方(现代天文学的数据是11.8622年),也就是12年就会出现在天空的同一个地方。 将绕地球一圈。 (以地球为中心观察)
因此,古代天文学家用木星来纪年,称为:岁星历。 如何操作呢?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黄道带、黄道带、黄道十二宫和十二星座。
什么是黄道?
从地球上看,太阳公转的路径(也称为太阳视轨道)是黄道。 也就是说,黄道是一条线。
图一、生肖与生肖
什么是十二生肖?
黄道带是以黄道为中心南北移动9度而形成的环形带。 所以黄道带是一条闭合带。
十二生肖和生肖是什么?
假设地球不动(实际上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圈,即一年),以地球为中心,太阳转一圈后形成的圆被分成12等份,每份部分是宫位,共有12宫,称为十二生肖,也称十二星次或简称十二次。
黄道十二宫一般是从春分开始,十二星座一般是从以冬至为中点的星期开始。
图2、十二生肖和星座
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说明一年中太阳的位置,从而解释节气的变化。 二是说明木星的位置并记录年份。
十二时辰各分区都有一个名称,分别是:行吉、玄奘、愚子、降楼、大良、石辰、鹌鹑头、鹌鹑火、鹌鹑尾、寿星、大火、析木。
二十八夜是什么?
这二十八宫就是天上的二十八个星座。 东、西、北、南各7组,共4*7=28组,称为二十八星座(或二十八星座)。 详情如下:
东方青龙七宿:焦、康、地(dī)、方、心、尾、己(jī);
北玄武七宿:斗(dǒu)、牛、女、虚、危、房、墙;
西白虎七宿:奎、娄、未、昴、毕、觜、申;
南朱雀七宿:嗯、鬼、柳、星、章、翼、震(zhěn)。
图3、二十八府
二十八星座和十二星座有对应关系。 十二星座将二十八宫分为十二部分,每一部分都有对应的星座。
为什么要用二十八夜呢?
因为相对于地球来说,这些星座的位置基本是静止的(当然实际情况是它们移动得很慢,100年基本上没有太大变化),所以古人用它们作为坐标系来划分天空。 可以理解为笛卡尔坐标系中的xyz轴。
以二十八星座为坐标系,再划分十二星座,我们可以用它来分析时空变换过程中星际能量场对地球的影响。
什么是十二小时?
古人把一年分为十二天,“坚”代表北斗七星柄顶的方向。 一年之中,手柄转动,指“十二日”,称为“十二月间”(或“十二月间”)。 十二月序”)。十二月是根据二十四节气划分的一个节气月。太阳运行到一定的时间,称为某个节气。《淮南子·天问训》云:十五日为节气,又发生二十四时变,豆枝子标志着冬至,意味着如果建到冬至,就会生儿子,以此类推。
图4 北斗七星和十二星
所以我们知道:十二地支最初是用来形容十二星的。 而十二天是按照二十八星座来划分的,所以十二地支就对应着十二星座。 然而,由于从地球上看北斗七星是逆时针旋转的,所以十二星也是逆时针旋转的。 十二颗星星是通过观察顺时针旋转的木星而得来的。 使用不同的方向记录年份很不方便,怎么办? 首先要了解太岁。
图5、岁星12次
什么是太岁?
太岁也是道教信仰中太岁神的简称。
在传统文化中,岁指的是岁星,也就是现在的木星。 而太岁则是一颗想象中的行星,对应于木星。
为什么要想象一颗星星?
因为岁星是自西向东(顺时针),十二地支是自东向西(逆时针),所以为了使它们相配,就想象了一个虚星(太岁)。 时速相同,方向与木星相反(逆时针转),所以与十二地支相同,那么十二地支就对应着十二星辰时间。
图6. 12地支对应一年中的12个星辰
这一对应的目的是用十二地支代替十二岁星来进行年份。 因此,用十二地支来计时的方法就是年星历。 加上二十八星座的对应关系,它们的具体对应关系如下:
图7、十二个时间与十二天的对应关系
由上可知:十二地支对应十二时辰。 它与十二星座有对应关系。 而十二生肖是用年份来表示的,所以我们可以用十二地支来记录年份。
4、天干从何而来?
首先,天干来自于五行,然后分为阴阳。
我们知道,五行就是阴阳的五种形态。 阴阳五种形态变化可分为5*2=10种阴阳变化,故天干有十种。
至于天干这个名字的由来,猜测是古人根据观察万物发展变化而得的。 我们先来看看十天干的古字。
图8、干燥十天
答:植物破土而出,阳在阴内,阳气萌发。
B:草木新柔挺拔,阴气犹在前沿。
C:冰夜,阳气充沛的太阳。
丁:草木生长茂盛,就像人一样。
E:毛还有茂盛的植被的意思。
姬:姬夜,万物皆有风格,皆可规矩。
庚:庚夜,秋收。
辛:新,一切都是新的。
任:怀孕,阳气潜伏于地,怀孕。
桂:葵也,一切都藏在里面。
从“十日干”的含义可知,它描述了万物生长、采集的过程。 它恰好匹配五个元素:
图九、天干五行
春天,阳生阴消,甲木之气开始上升,木气减弱,成为乙木。
夏季,阳极盛开时,丙火非常旺盛,随后火势减弱,变成丁火。
长夏,阳转阴,短暂平衡,戊土逐渐生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土气减弱,转为自土。
秋季,阴生阳消,金气窒息,庚金时令。 随着时间的推移,金气减弱,变成模拟金。
冬季,阴极花开,仁水时节。 慢慢地,阴中生阳,就成了癸水。
天干描述了日月星辰(金、木、水、火、土星等8大行星)对地球的综合影响,即气(能量场)的影响。天体)对地球上的一切。 那么它是如何对应的呢?
由上可知,古人把二十八宿作为描述天体的坐标。 同样,天干也有二十八宿的定位和描述。
古人将二十八府分为十份(网上查到的二十八府不是均分的),按顺时针方向排列,从己宿开始,分别确定A、B、C、D、E,己、庚、辛、壬、癸十个环状时空方位的天干,代表五气的性质、状态、位置和变化顺序。
图10、二十八师
为什么选择A作为起点?
因为甲是阳生阴灭的第一个阶段,所以在二十八星座中,甲是时间的起点。
古人通过观察发现,当太阳系运行到己宿时空位置时,才真正形成了“木”气,而在己宿之前的斗苏时空位置,仍然表现为“水”气,所以吉素被指定为阴阳互盛衰循环的起点,即木气形成的锚点,成为五行之气每次循环的基准起点。
5. 地支是怎样产生的?
我想地支也是古人根据五行之气对应五行物体而衍生出来的。
首先,河图中,中间藏着土,寓意太极,是万物的诞生,生生不息。
洛书里,四个偶数飞入四个角。 这时,地球已经转变为四个角,所以中间没有10,这意味着它已经形成,主要的五种元素发生了变化。
也就是如下图所示:
图11 河图五行
此时,土形成时,金、木、水、火相互变化,中间有一个土形(平衡状态)。 天成相中,金、木、水、火围绕大地旋转(土10尚未转至四个角)。
地支虽然代表了地面五行的具体变化,但它是地球自转和天体能量场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此,为了与天干统一,也将其纳入二十八府的坐标系之中。
具体方法如上所述,十二地支与十二星座的组合可以与二十八星座的坐标相结合。
图十二、河土地支
组合后,地面上的物体可以与天空中的运动相匹配。 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每颗星对应2个节气,每年的具体日期都不一样,所以需要计算。 大致对应关系如下:
行吉——对应节气:大雪、冬至,对应星辰:斗、牛;
玄阳——对应节气:小寒、大寒,对应星座:女、空、险;
娵訾——对应节气:立春、雨,对应星星:房间、墙壁;
落楼——对应节气:惊蛰、春分,对应星辰:夔、楼;
大良——对应节气:清明、谷雨,对应星星:胃、昴、碧;
固沉——对应节气:立夏、小满,对应星辰:觜、人参;
鹌鹑头——对应节气:谷穗、夏至,对应星辰:井、鬼;
鹌鹑火——对应节气:小暑、大暑,对应星辰:六、星、章;
鹌鹑尾——对应节气:立秋、初暑,对应星辰:翼、震;
寿星——对应节气:白露、秋分,对应星辰:焦、康;
大火——对应节气:寒露、霜,对应星座:地、房、辛;
木分析——对应节气:立冬、小雪,对应星辰:未、己。
综上所述:
1、天干地支,是五行的细分,是气的运行的记录,是阴阳的精炼。
2、天干是指太阳、月亮、八行星对地球气(天体能量场)的影响,代表公转。
3、地支是地球自转后天体能量场(气)对地面的具体影响,即自转。
4、天干以河图表示,有四象,中心为土。
5、地支对应洛书,地入四象,五行显化。
6、天干地支是以二十八宿为坐标系来测量的。
7、天干地支的知识点太难了。 研究了几天,还是有很多疑惑。
温馨提示:我写的所有文章都是我的学习笔记,只是个人临时意见,可能有很多错误。 请读者自行辨别。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仅供学习使用,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