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健康和疾病管理意识的增强,智能家庭医疗产品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家,家用制氧机就是其中之一。 制氧机作为一种新型家用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越来越成熟,体积越来越小,功能也越来越齐全。
越来越多的厂家进入该产品领域,市场上制氧机的种类也越来越多。 由于制氧原理不同,各公司在氧气流量、氧气浓度、噪音等功能上存在很大差异。 使用上也有明显的区别。
但如何选择制氧机呢?
本次横评,我们挑选了五款市场上好评如潮的制氧机进行深度评测,其中包括:海尔ZY-5TW、鱼跃8F-5AW、飞利浦、欧姆龙KJR-Y53W以及首发制氧精灵KJR-Y59W从制氧机最基本的功能,即制氧能力出发,我们将帮助您了解其中的区别,以便更好的购买。
在此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制氧机的组成。
一般制氧机由制氧机、流量计、加湿器、氧气管或氧气面罩组成。 加湿瓶的作用不是产生氧气,而是将机器产生的氧气加湿,使其湿润。 带有水分的氧气更容易穿过肺泡上的毛细血管膜,进入人体。 进入血液。 这称为有效吸氧,使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提高到接近健康水平,并解决因鼻子干燥或气流上呼吸道引起的刺激和不适。
与其他四个品牌的外置加湿器设计相比,海尔ZY-5TW制氧机内置加湿瓶,避免了安装时的费力操作。 直观的设计可以帮助用户随时掌握水量的变化,有效避免湿度带来的问题。 空杯子引起的不适。
除了细节设计能够影响用户体验之外,噪音也是影响体验的重要因素之一。
大多数需要氧疗的患者需要休息。 制氧机是经常使用的电气设备。 机器的结构和性能决定了它在工作时会发出一定的声音。 如果声音太大,会影响用户的氧疗体验,甚至可能干扰睡眠。
《医用制氧机安全要求》-2009规定,正常使用条件下,制氧机的最大噪声不应超过60dB。
从测试结果来看,制氧机和海尔制氧机的降噪能力都比较出色,运行时的噪音被抑制在58分贝以下。 飞利浦和欧姆龙处于第二梯队,鱼跃制氧机来了。 这次实验的表现比较差,噪音达到了62分贝以上。
同时,为了解决中老年用户的担忧,我们还测试了电磁辐射值。 欧姆龙制氧机辐射值最高,磁感应强度达到8.87微特斯拉,排名第一,而海尔制氧机排名第一。 获得了 0.227 微特斯拉的良好结果。 (国家标准电磁环境控制限值,频率范围为50Hz的交流电,电场强度小于4000V/m,磁感应强度小于100μT)
当然,对于制氧机来说,最终重要的是其制氧能力。 我们可以将其与氧气浓度、氧气流量等数值进行比较。
家用制氧机的原理可分为三种制氧技术:分子筛、化学反应制氧、聚合物富氧膜。 其中,分子筛技术是目前较为成熟的技术,也是国际、国家标准认可的制氧方法。 它利用膜过滤空气中的氮分子,产生富氧空气,缓解因缺氧引起的大脑供血不足、胸闷、头晕等症状。 对呼吸系统疾病、慢性病患者有帮助。
我们通过木条重燃、铁丝燃烧、蜡烛水下燃烧三个有趣的测试来测试制氧机的制氧能力。 从结果来看,除了欧姆龙之外,其他四台制氧机都可以让木棍重新点燃。 欧姆龙没有重燃的原因应该是第一次开机时制氧机的氧气浓度上升缓慢。 实验过程中,没有达到重新点燃木条所需的氧气浓度。 在铁丝燃烧实验中,五台制氧机均能使铁丝剧烈燃烧,表明几款产品产生的氧气浓度可达70%以上。
在蜡烛水下燃烧测试中,海尔制氧机表现相对较好。 氧气消耗完后,液面升至4厘米以上。 那么欧姆龙和飞利浦的液位就停留在4厘米左右。 而氧精灵则在4厘米以下。
为了获得更准确的定量参数,我们使用超声波氧气计来检测每个制氧机出口处的氧气浓度和流量。 测试结果显示,除了氧气天才的标准稍有偏差外,其他四台机器均能超额完成目标。 欧姆龙、海尔、鱼跃的氧气浓度值甚至可以达到97%以上。
对于医用制氧机来说,分子筛是最关键的部件之一。 制氧机分子筛的性能将直接决定氧气的产量和稳定性。 建议您在干燥无油的工作环境下使用,在低吸附压力下,可以有效防止分子筛被水和油污染,延长分子筛不受水和油污染的时间。
液体雾化也是制氧机非常重要的功能。 市场上大多数制氧机仅具有单一制氧功能,同时制氧和雾化是许多患者的需求。 雾化功能可以更好地针对老人和儿童的呼吸道疾病。 雾化吸入的药物后,身体可以更好地吸收,同时可以避免去医院排队的麻烦。
我们将8毫升食用色素混合物添加到制氧机的雾化组件中,并快速喷涂在载玻片上。 我们用显微镜观察测量雾化液滴的大小,得到海尔制氧机喷出的颜料液的痕迹。 它体积最小,雾化能力最强,而飞利浦制氧机不具备雾化功能。
总体来说,本次的五款制氧机中,海尔ZY5TW的表现是比较突出的。 不仅安装方便、操作声音低,而且氧气浓度和氧气流量显着; 鱼跃8f5aw、欧姆龙kjr y53w和氧气精灵KJR-y59w在氧气浓度和流量测试中稍逊一筹; 飞利浦虽然产氧效果出色,但缺乏雾化功能,使用上有一定的局限性。
考虑到售价,海尔ZY-5TW制氧机无疑更具性价比,而 Genie和飞利浦制氧机则不强烈推荐。 从各方面来看,价格最高的国外品牌已经被很多国内品牌超越。 随着国内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国产品牌必将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